个人简介:v
唐阳佳,888集团平台历史学专业2025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荣获第十三届湖北省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888集团平台2024年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首届说课比赛一等奖,并获评“优秀实习生”“优秀团干”等荣誉,现已成功入职浙江省义乌市某公办高中,担任历史学科教学及班主任工作。
回首从一名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到高中历史教师的蜕变之路,每一步都印刻着成长的足迹。这段旅程由四个关键乐章组成:技能竞赛的淬炼、考编路上的攻坚、实习期间的启蒙,以及初为人师的探索。
第一乐章:技能竞赛——在精雕细琢中蜕变
2024年,十分有幸在孙浩老师和郭宁老师的指导下,踏上了湖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的征程。这段经历,于我而言是一场教学的“成人礼”。
赛事伊始,孙浩老师便与我一同研读教材,反复权衡,最终将目光锁定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它犹如一个华丽的切口,既能展现盛唐气象,又能贯通古今,引发思考。初稿成型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随之而来的是两位老师倾注心血的精细打磨。郭宁老师甚至亲临图书馆,与我并肩而坐,从教学环节的逻辑递进,到PPT上一张图片的选用、一个动画的效果,都逐一推敲。在经历了数不清多少次的修改后,孙浩老师为我搭建了通往一线的桥梁——邀请十堰市东风第七中学的资深教师给予指导。来自真实课堂的建议,如同点睛之笔,让我的教学设计从“理想化的完美”走向“接地气的丰满”。直至录课当天,郭宁老师依然亲临现场,给予我最后的定心丸与指导。从院赛到省赛,这一路不仅是角逐,更是破茧,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一堂好课,是在团队智慧的托举下,于无数细节的打磨中诞生的。

第二乐章:备考教师编——在挫败后涅
基于清晰的职业规划,我在实习初期便锚定了考编的目标。当时主要关注湖南和浙江两地,尽管考试内容与时间各异,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面试试讲是共同的考核核心。
备考前期,我将重心置于笔试,对于面试,仅停留在观摩优质课的“纸上谈兵”阶段。2024年9月,我与同伴们奔赴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招聘会,虽有幸进入面试,却因极度紧张、现场卡壳而遗憾折戟。这次失利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我,也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短板”——面试实战能力的匮乏。
知不足而后勇。经历华中师范大学面试的挫折后,我将备考重心全面转向面试突破。这段攻坚历程中,我深深感激师友们的倾力相助。一线教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把教案语言转化为鲜活的教学语言,让每个提问都如同现场生成。"我的好友杨近雨和邹竞一更是我最坚实的后盾,每晚我们都在空教室模拟实战。她们不仅精准指出我教态拘谨、语速过快等问题,更无私分享各自的教学创意,在相互打磨中共同精进。正是这段融合专业指导与挚友陪伴的成长历程,让我在十一月的考场上成功蜕变,褪去了青涩与慌张,以扎实的功底和从容的发挥成功上岸。
第三乐章:教育实习——在真实土壤中启蒙
怀着对实战经验的渴望,我选择了十堰外国语学校作为我的实习基地。这里,成为了我理论连接实践的桥梁。
我的指导老师马老师,是一位充满教育智慧的引路人。在了解我的考编志向后,他慷慨地为我创造各种锻炼机会,那句“安心备考,多去试试”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动力。实习期间,我如同一块海绵,沉浸在外国语学校的课堂氛围中,聆听了众多优秀教师的课程。我观察到他们如何举重若轻地处理课堂生成,如何用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这些鲜活的案例,远比书本上的理论更为生动深刻,让我对“真实的课堂”有了初步的感知和敬畏。

第四乐章:初为人师——在挑战与惊喜中前行
如今,我已站在心仪的讲台上数月。身份的转变,带来的不仅是喜悦,更是全方位的成长。
还记得与学生们见面的“第一课”,我在宿舍里反复彩排至凌晨两三点,内心充满了对“首秀”的郑重。第一次独立准备公开课,才深刻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意,查资料、做课件、设计活动,每一个环节都需耗费大量心血。作为班主任,处理学生间的矛盾、与家长有效沟通,更是全新的课题。当孩子们在第一次月考中取得年级前几的佳绩时,我的激动与欣慰丝毫不亚于他们。这几个月,我在备课的挑灯夜战中磨炼专业,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读懂责任,在公开课的反思中认清方向。成长,虽充满挑战,却步履不停。

结语
从竞赛的“演武场”到考编的“独木桥”,从实习的“观摩席”到工作的“主战场”,这一路走来,我深切感悟到:教师的成长,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它需要比赛场上的精雕细琢,需要备考时的自我突破,需要实习中的虚心求教,更需要站上讲台后的全情投入。过往皆为序章,我愿继续怀揣赤诚,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深耕不辍,前行不止。